TVS二极管(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)和半导体放电管(如TSS,晶闸管型浪涌保护器)都是用于电路过压保护的器件,但它们在工作原理、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区别。以下是详细对比:

1. 工作原理

  • TVS二极管
    • 基于雪崩击穿齐纳击穿原理,响应速度极快(皮秒级)。
    • 当电压超过钳位电压(Vc)时,迅速导通并将过压能量泄放到地。
    • 属于电压钳位型器件,以限制电压为核心目标。
  • 半导体放电管TSS
    • 基于晶闸管结构(PNPN),具有开关特性。
    • 初始阶段呈现高阻抗;当电压超过击穿电压(VBO)时,迅速转为低阻抗状态(类似“导通”),将电压降至极低(如几伏)。
    • 属于电压开关型器件,导通后维持低电压直至电流中断。

2. 关键特性对比

TVS二极管与半导体放电管对比-赛米微尔-技术支持社区

3. 应用场景

  • TVS二极管适用场景
    • 保护高速接口(USB、HDMI、以太网等)免受ESD或雷击感应浪涌。
    • 需要快速响应和精确电压钳位的场合(如IC保护)。
    • 低功耗电路,因漏电流小。
  • 半导体放电管适用场景
    • 通信线路(电话线、RS485)的浪涌保护,尤其是高能量浪涌(如雷击)。
    • 需要将残压降至极低的场合(如保护敏感后端电路)。
    • 交流电源系统(与TVS配合使用)。

4. 优缺点总结

  • TVS二极管
    • 优点:速度快、钳位电压稳定、体积小。
    • 缺点:通流能力有限,高能量浪涌可能损坏器件。
  • 半导体放电管
    • 优点:通流能力强、残压低、适合高能量冲击。
    • 缺点:响应稍慢、漏电流大、需复位。

5. 组合使用

在实际设计中,两者常协同工作

  • 第一级:用TSS泄放大电流,将高压浪涌转为低电压。
  • 第二级:用TVS进一步钳位,保护核心电路。
    例如:通信端口的防雷电路中,TSS负责吸收大部分能量,TVS精细保护后续芯片。

总结

  • TVS二极管:适合精确、快速的瞬态抑制,侧重电压限制。
  • 半导体放电管:适合高能量浪涌的泄放,侧重电流疏导。
    根据具体需求(如响应速度、浪涌能量、残压要求)选择合适的器件,或组合使用以实现最佳保护效果。

了解更多

Semiware 拥有TVS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等电路保护器件的完善产品阵容,同时公司凭借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应用背景,为电子、汽车和工业市场上的客户提供服务。如果您有技术问题,请随时与我们的FAE团队联系,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请访问semiware 官方网站:https://semiware.com